核心結論:判斷壓力是否合適,核心看“焊接效果一致性+工件無損傷”,通過焊縫質量、焊接強度、工件狀態三大維度綜合驗證,無需復雜工具即可快速判斷。

一、直觀觀察:焊縫與工件外觀
- 合格壓力的焊縫:邊緣輕微熔合、無明顯溢料,或溢料均勻且量少(不超過0.3mm),無未熔合的縫隙、氣泡。
- 工件表面狀態:無壓痕、變形、開裂,精密結構(如卡扣、紋路)完整,軟質工件無塌陷,硬質工件無崩角。
- 異常情況對應:
- 焊縫有縫隙、無粘接力→壓力不足,熔料無法填充焊縫。
- 溢料過多、工件變形→壓力過高,擠壓過度導致熔料溢出。
- 局部溢料+局部未熔合→壓力不均(需先校準焊頭對位)。
二、性能測試:焊接強度達標
- 手動測試:對試焊工件進行拉扯、擠壓或扭轉,焊縫無開裂、分層,能承受工件使用場景的常規外力(如塑料外殼可承受5-10kg拉力)。
- 批量一致性:連續試焊5-10件,所有工件的強度無明顯差異,無個別虛焊(輕輕一拉就開)或過焊(強度過剩但工件變形)。
- 異常情況對應:
- 強度不足但焊縫外觀正常→壓力略低,可增加0.05MPa。
- 強度達標但工件變形→壓力偏高,可降低0.03-0.05MPa。
三、設備運行狀態輔助判斷
- 壓力穩定性:焊接過程中,設備壓力表顯示值波動≤±0.02MPa,無突然跳變(波動大可能是氣源漏氣或調節閥故障)。
- 無異常反饋:設備無“壓力不足”報警,氣缸運行平穩,無沖擊聲(沖擊聲可能是壓力調整過快或機械對位偏差)。
四、關鍵驗證原則
- 匹配性:壓力需與振幅、時間協同,若振幅和時間已固定,僅通過壓力調整就能達到“外觀合格+強度達標”,即為合適。
- 極限測試:對合格工件進行極限拉扯(超過使用場景的外力),焊縫應是“整體斷裂”而非“焊縫分離”,說明壓力帶來了有效熔合。


客服1